日前,路透社报道引用路孚特的调查数据称,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全球获得股权融资320亿美元,占全球股权融资的一半。由此可见,在当下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公司和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预期。此外,路孚特的数据并没有包括中国企业在中国股市的融资,实际上,疫情期间国内资本市场也很优异。从国内外数据对比来看,国内资本市场仍然是中国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场所,为经济复苏提供了有力支持。
疫情发生以来,国内股票市场没有出现大幅震荡,成交量反而明显放大。债券市场表现也比较稳定,现券成交额超过上年同期约30%,而且并没有出现很多人所担心的债券违约大幅度增加的情况。稳定运行的资本市场有力地增加了对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上半年,国内股票和债券发行不降反增。公开市场股权融资近6500亿元,债券融资近26万亿元,其中企业发行的各类债务融资工具6.3万亿元,同比增加约2万亿元。三期抗疫特别国债先后顺利发行,3.5万亿地方政府债顺利发行。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融资规模增加的情况下,融资成本却明显下降,如公司债券发行利率从上年同期的平均4.6%下降到4.1%,预计全年为企业减轻利息费用在100亿元以上。
上半年国内资本市场表现可圈可点,总结起来应该与以下几个因素关系密切: 一是国家及时出台疫情防控措施,各地执行有力,企业复工复产速度较快,投资者信心得以维护。二是确保企业生存和政府的经济刺激措施相应增加了实体经济资金需求,资本市场中的股票和债券发行有所增加。三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资本市场带来额外资金注入,使得市场流动性相对充裕。而一些新创设的直达企业货币政策工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对于企业债务违约的担忧。四是去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的投资主线逐步集中到科技类股票,科技股总体受疫情负面影响较小,这不是单纯的幸运,市场对于科技股的青睐恰恰是中国经济谋求高质量发展、决策层和广大投资者把握住战略机遇期的必然结果。五是科创板设立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总体符合市场预期,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可。上半年有57只股票在科创板上市,推动市场股权融资规模扩大,助推科技股投资持续升温。
从国际资本流动看,下半年国际资本涌入中国是大概率事件。而由于美国单方面的金融脱钩企图,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融资和上市的困难增加,国内资本市场承担的为中国企业融资任务更重。目前国内资本市场12项改革举措渐次实施,创业板改革落地,外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更自由地进入市场,国内航母级券商诞生等等也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的完善和市场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更好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和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不过,短期内我们也应看到前期涨幅较大且缺乏明确业绩预期的科技股回调风险增加,国际热钱流入等风险,尽量做好相关预案。(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声明:本文系转载自互联网,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立即与铁甲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再次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